國產化發展的時代必然性
在全球數字化轉型加速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自主可控已成為保障國家產業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據工信部統計,2021年我國關鍵基礎軟件領域進口依賴度超過70%,尤其在工業控制系統、數據庫等核心環節,長期依賴國外技術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與安全隱患。
為應對這一挑戰,國家相繼出臺《網絡安全法》《“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政策,明確提出構建自主可控技術體系的目標。2022年,《國資委79號文》進一步將國產化替代納入央企數字化轉型考核指標,要求2027年前實現信息化系統全面適配國產技術棧。這一系列政策表明,國產化已從技術選項升級為產業發展的剛性要求。
構建國產化技術適配體系
在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化領域,國產化適配是推動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環節。作為行業技術服務商,珠海萬力達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行業共性需求,通過系統性技術攻關,構建了覆蓋基礎設施層到應用層的國產化適配能力。該體系遵循信創產業標準,經過與國內主流技術廠商的合作與認證,涵蓋多種國產化技術平臺,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國產CPU適配
針對海光、鯤鵬等主流國產CPU,優化軟件代碼邏輯,確保產品兼容并穩定運行,并通過了6項國產CPU適配認證。測試數據顯示,優化后系統在典型工業場景下的數據處理效率滿足實時控制需求。
2. 國產服務器適配
針對浪潮、聯想、新華三等國產服務器,公司進行多輪適配測試與優化,確保軟件產品在不同國產硬件平臺上的穩定運行。在連續720小時壓力測試中,系統在國產服務器集群上的故障間隔時間 (MTBF)達到35,000小時,符合IEC 61508工業安全標準。
3. 國產操作系統適配
實現了與麒麟信安、凝思、統信、龍蜥、歐拉等主流國產操作系統的兼容適配,并通過了19項國產操作系統適配認證,提升了產品的國產操作系統兼容能力。
4. 國產數據庫適配
通過與中電科金倉等主流國產數據庫的適配調試,通過了6項國產數據庫適配認證,確保了軟件產品在國產數據庫環境中的穩定運行,滿足性能指標。
國產化技術的實踐價值分析
政策推動下,2022年工業領域國產化采購占比提升至42%(賽迪顧問數據),反映出企業從“被動合規”向“主動布局”的戰略轉變。
公司通過持續的國產化技術適配和優化,軟件產品已在工業企業中展現出顯著的實踐價值,主要體現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智能化賦能等方面。通過全面適配國產化硬件與操作系統,國產化適配有助于降低企業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增強了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并在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提供了強大支持。
1. 自主可控
全面適配國產化硬件和操作系統,降低了企業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減少了因外部因素導致的技術封 鎖或供應中斷風險。這與國家“確保信息技術自主可控”的政策目標高度契合,有助于增強產業鏈 的安全性。
2. 安全可靠
經過多輪嚴格的兼容性測試和優化,產品在國產服務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環境中表現穩定,為工業企業的信息資產提供了可靠保障。
3. 智能化與數字化賦能
公司國產化軟件產品在性能優化的基礎上,在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能力上也展現出突出潛力。通過對生產流程、設備故障預測、實時監控等關鍵環節的智能化升級,幫助企業在提升生產效率、優化資源調配、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進一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未來發展展望:持續推進國產化進程
國產化進程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公司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行業合作,以加速國產化的全面落地。公司將進一步提升產品在多種國產硬件與軟件平臺上的適配能力,緊跟技術更新迭代,確保其在不同工業環境中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同時,還將結合工業企業的實際需求,不斷增強產品的智能化功能,助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取得更大突破。通過深化與國產化技術廠商和工業企業的合作,公司將積極推動國產化生態系統的完善與發展,助力國內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推動中國制造業向更加安全、智能、可持續的方向發展。